来源:深圳怡康醫院
子宮內膜厚度多少才正常?依照周期階段一文解析
“醫生,我的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嗎?”
“為什么上個月檢查厚,這個月又變薄了?”
“子宮內膜薄是不是就很難懷孕?”
這些問題在婦科門診經常聽到。子宮內膜就像孕育生命的 “土壤”,它的厚度是否合適,直接關系到受精卵能否順利著床。但它並非固定不變,而是隨著月經周期呈現規律性波動。
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,子宮內膜在不同周期的正常厚度到底是多少,讓你對自己的身體了如指掌!
什么是子宮內膜?
如果把受精卵比作種子,那么子宮內膜就是它著床發育的土壤。這片“土壤”會隨著月經周期不斷更新,為懷孕做准備。若沒有受孕,它就會脫落形成月經,下個月再重新開始。
這片“土壤”的厚度變化主要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調控。雌激素促進內膜增生增厚,孕激素則使內膜變得松軟富含營養,為受精卵著床創造良好環境。一旦激素失調,內膜就可能過厚或過薄,影響健康。
子宮內膜厚度全周期解析
下表總結了子宮內膜在月經周期各階段的變化特點:
特殊人群:絕經後女性
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,子宮內膜不再周期性增厚脫落,應保持薄且穩定的狀態,正常厚度低於5mm(雙層)。若超過此范圍,需警惕子宮內膜病變的可能。
以上參數僅供參考,每個人的厚度范圍可能都略有差異,因此不必過於驚慌哦!
1. 月經期(周期第1~5天)
此時子宮內膜正在剝脫排出,形成月經來潮。這是內膜最薄的時候,厚度僅約1~4mm,在B超下看像一條細線。
隨著經血排出,內膜與子宮肌層的分界變得模糊,這是正常的“更新換代”過程。
2. 增生期(周期第5~14天)
月經結束後,在雌激素作用下,內膜開始修複增厚:
增生早期(周期5~9天):厚度約1~2mm,腺體稀少;
增生中期(周期10-11天):厚度約2~3mm,腺體增多;
增生後期(周期12~14天):厚度增至3~5mm,內膜呈波紋狀。
3. 排卵期(約周期第14天)
隨著卵泡發育成熟,雌激素分泌達到高峰,子宮內膜增厚至8~10mm。這個厚度被認為是最適合受孕的狀態,為可能的受精卵著床做好了准備。
4. 分泌期(周期15~28天)
排卵後,孕激素開始發揮作用:
分泌早期(周期15~19天):厚度約5~8mm,腺體彎曲擴張
分泌中期(周期20~24天):厚度約8~10mm,腺體分泌旺盛
分泌後期(周期25~28天):厚度達10~15mm(最厚可達16mm),內膜松軟如海綿,富含營養物質。
哪些內膜異常情況需警惕?
1. 子宮內膜過薄(<5mm)
(1)子宮內膜過薄的原因有哪些?
①多次人工流產、刮宮術等宮腔操作損傷內膜;
②內分泌失調,雌激素分泌不足;
③年齡增長導致內膜自然變薄;
④子宮內膜結核等炎症性疾病。
(2)子宮內膜薄有什么影響?
①月經量少、周期縮短甚至閉經
②受精卵難以著床,增加不孕風險
④即使懷孕也容易發生早期流產
2. 子宮內膜過厚(>16mm)
(1)子宮內膜過厚的原因有哪些?
①內分泌失調,雌激素分泌過多;
②子宮內膜息肉、子宮肌瘤;
③子宮內膜增生或癌變;
④肥胖、多囊卵巢綜合征;
⑤長期使用雌激素類藥物。
(2)子宮內膜過厚有什么影響?
①月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,可能導致貧血;
②不規則陰道出血;
③增加子宮內膜癌變風險。
檢查發現異常怎么辦?
1.何時檢查最准確?
建議在月經幹淨後3-5天(即增生早期)做陰道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,此時內膜最薄,能較准確反映基礎狀態。若評估受孕條件,則需在排卵期和分泌期多次監測。
2.發現異常的處理建議:
內膜過薄: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雌激素;排查宮腔粘連等器質病變;配合改善子宮血流的中西醫治療。
內膜過厚:月經第5天複查B超;絕經後出血伴增厚需立即診刮;必要時宮腔鏡檢查+活檢。
內膜回聲不均:可能是正常月經期表現,也可能是息肉、肌瘤等病變信號,需結合臨床判斷
呵護子宮內膜,記住這5點
重視避孕:減少意外懷孕和人工流產對內膜的傷害;
慎用激素:勿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藥物;
定期體檢:每年做婦科超聲檢查,尤其月經異常時;
管理體重:肥胖女性脂肪細胞會產生額外雌激素;
健康生活: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減輕壓力。
子宮內膜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著女性內分泌系統的健康狀況。正常子宮內膜厚度在5-15mm間波動,不同時期有不同標准。當B超提示內膜過薄或過厚時,不必過度恐慌,但應及時婦科就診,明確原因。
醫學小貼士:子宮內膜厚度達到10mm後,月經可能出現多種變化:按時來潮、提前來潮、推遲來潮、閉經以及月經周期紊亂等。這些變化與內分泌、婦科疾病、藥物、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。若發現異常,建議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