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深圳怡康醫院
香港女性停經後出血要注意咩?常見原因與鑑別診斷全解析
停經後出血係指喺停經≥12個月之後出現嘅任何陰道出血或暗褐色分泌(包括所謂嘅「咖啡色分泌物」)。雖然大部分原因係良性,但因為 PMB 可能係子宮內膜癌或其他需要治療嘅病變嘅第一個信號,所以任何一宗停經後出血都應該儘快就醫評估,唔可以當成正常現象忽視。
一、停經後出血常見原因(由常見到較少見)
陰道/生殖器萎縮:停經後雌激素下降導致陰道或子宮內膜變薄、脆弱,係最常見原因(約佔多數病例)。
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頸息肉/糜爛:局灶性病變,常見於停經初期或使用激素療法者。
子宮肌瘤(尤其係黏膜下肌瘤):雖然停經後肌瘤通常會退縮,但仍可能引致出血。
子宮內膜增生(包括非典型增生):需關注,因為部分會進展為癌前病變或癌。
子宮內膜癌:雖然多數 PMB 係良性,但整體來講約有約 5–10%(不同研究報告有差異,整合分析約 9%)嘅 PMB 最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,因此任何 PMB 都要排查惡性可能。
陰道或子宮頸惡性病變、感染、藥物(例如抗凝藥)、激素替代療法(HRT)相關出血 等亦係可能原因。
二、咖啡色分泌物(褐色分泌)代表乜嘢?
「咖啡色分泌」多數係陳舊血液,表示出血量少或出血已經停止一段時間。喺停經後出現褐色分泌同樣屬於異常出血範疇,唔可以單靠顏色判斷良惡性;必要時按 PMB 流程做影像檢查同取組織檢查以排除重要病因。
三、臨床評估重點(門診要問同要做嘅事)
病史:出血時間、量、伴隨症狀(腹痛、發熱、體重下降)、藥物史(HRT、抗凝藥)、既往病史(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家族癌症史)——呢啲都會影響癌變風險評估。
盆腔檢查 + 內診 + 子宮頸抹片(如需):檢視陰道、子宮頸有冇可見病灶、息肉或感染跡象。
血液檢查(視乎需要):如貧血評估、凝血功能等。
四、影像與組織學檢查(最重要嘅鑑別步驟)
(A) 經陰道超聲
TVUS 通常係第一線影像檢查,用嚟量度子宮內膜厚度。若內膜厚度 ≤ 4 mm(有時文獻以 4–5 mm 作閾值,但主流指引多以 4 mm 作低風險 cut-off),則對排除子宮內膜癌嘅陰性預測值極高(>99%),可以作為初步篩查工具;但 TVUS 不能排除所有類型嘅癌(例如某些非增厚型病變),亦可能因共存病變(如大量子宮肌瘤)而受幹擾。
(B) 子宮內膜取樣
係確診或排除內膜癌/不典型增生嘅關鍵檢查。辦公室活檢(pipelle 等)對於檢出內膜癌敏感度高,若活檢陰性但臨床懷疑高或組織不足,可能需要進一步子宮鏡檢查及有針對性切片。
(C) 子宮鏡
當超聲或活檢未能提供清晰診斷,或懷疑息肉、粘膜下肌瘤時,子宮鏡可直接視覺化腔內病變並同時切除/取樣。
五、臨床處理方向(概括)
若 TVUS 內膜厚度 ≤4 mm 且無高風險特徵:多數指引容許暫緩入侵性檢查,或由婦科門診按指引隨訪,但仍要視乎病人年齡、風險因子(如肥胖、糖尿、家族史)決定是否需要取樣。
若 TVUS 內膜厚度 >4 mm、或活檢顯示異常、或持續/復發性出血:應安排內膜活檢、子宮鏡評估,必要時由婦科作手術性處理(如切除息肉、子宮切除術等)或進一步腫瘤學評估。
若因陰道萎縮導致少量出血:可考慮局部陰道雌激素或潤滑劑處理;但開始任何激素治療前應先排除病理性病變。
六、何時要急症處理/馬上求醫?
如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就醫或到急症室:大量持續出血、出血伴頭暈/昏厥、呼吸困難、劇烈下腹痛或發燒(疑感染)。其他任何首次出現嘅停經後出血,都應盡快找婦科評估(多數指引建議建立快速轉診通道,並於數星期內見到婦科專科)。
七、香港本地/實務小貼士
唔好以為「少量褐色分泌」就可以等——停經後任何出血都要評估,香港本地婦科文獻同指引都建議盡快轉介或門診評估。
預約時帶齊資料:最近一次月經時間、停經年數、服用藥物(尤其係 HRT、抗凝藥)、既往婦科手術或腫瘤病史、家族癌症史等。
檢查體驗:內診、TVUS 及辦公室活檢通常能快速完成;若需子宮鏡或麻醉下手術,醫生會再作安排。
若有 HRT 或使用陰道雌激素而出血:唔好自己停藥,先諮詢醫生,醫生會按情況檢查及調整治療。
八、總結(重點速記)
停經後(≥12 個月)出血係異常、唔應忽視;任何一宗 PMB 都應儘快評估。
最常見原因係生殖道萎縮或良性病變(息肉、局灶增生等),但整體仍有約 5–10% 機會與內膜惡性病變有關,所以排查癌症係重點。
初步檢查以 TVUS(內膜厚度評估)與內膜取樣為主;內膜厚度 ≤4 mm 可大幅降低出現內膜癌嘅可能,但唔代表 100% 排除。
有復發、持續出血或高危因子者需要進一步子宮鏡與組織學評估;若有嚴重症狀(大量出血、頭暈、昏厥)要即時就醫。